
壹
主播们大多没感到这期间的直播有什么不同,但作为身披影响力的普通人,他们做起了主播 " 该做的事 "。
河北保定,安新县第一小学坐落在北大街一侧,位置四通八达。几十年前,嘟师傅就在这里念小学,现在学校后门建起了疫情检查站,他又以志愿者的身份回到这里,天天执勤,分文不取。
嘟师傅是斗鱼主机区的主播,平时直播时间大半在午夜。养成的特殊作息倒让执勤时间好受了些——三班轮流倒,登记人员,测体温,喷消毒液,嘟师傅每天就这么守在检查站里。
不过说是检查站,其实就是个小棚屋加上拦车的栏杆——老乡们用树枝,铁丝现做的。而最开始的时候,连把凳子都没有,一站就是一天。嘟师傅说,像脚上踩了一块冰。后来资源跟上了,环境好多了。嘟师傅也买了市场里的大棉鞋,穿两层袜子,就这么扛过去了。
要论主播当志愿者有什么不同,大体上是没什么的,但还是有些细枝末节的差异。周围的乡亲们都知道嘟师傅同时也在做主播,于是就不让他每天都去,留些时间多休息。检查站再往里走几十米,就是嘟师傅从小长大的老宅子。
而当志愿者期间的动向,嘟师傅也都在鱼吧里更新,事无巨细,买的新鞋垫也会给水友们看看。底下的评论,也都是清一色的加油和鼓励,观众们也在彼此打气。
人心暗中联结。评论多了,也有观众开始回复 " 我也在做志愿者 "。我肃然起敬,嘟师傅说。
另一边,播《英雄联盟》的主播 " 溪子大人 " 也有做志愿者的想法,但因为买不到口罩只能作罢。溪子人在武汉,看到四地驰援,便少了几分慌乱,起了做事的想法,果断减免了自家访客的租金。而具体金额数量,则 " 在承受范围之内 "。
除了宅在家不给社会添麻烦,我能做的,只是力所能及不收租金这种小事,溪子说。
类似的捐款行为,也在主播间席卷开来。三万块钱,打给武汉市慈善总会,这是主播 " 午夜抹抹茶 " 的第一次大额捐款。但名义上,又不仅是他的。因为在捐赠人姓名这里,午夜抹抹茶填进去的是 " 直播间全员 " ——观众也有份。

" 溪子大人 " 说,在封城期间他遇到过一些在同在武汉的观众。在这个危机而特殊的档口,隔着屏幕的主播和观众忽然成了命运共同体,让当主播的溪子突然有了种责任感:" 我人在武汉,能用乐观的状态来直播,让武汉本地的水友宽慰,也让其他城市的水友知道真正的武汉人是怎么生活的,我觉得这是有积极作用的。"
" 伙计 " 用武汉话说,读音就是 " 活接 "。溪子总是这么叫直播间的观众们,声音热情有力。溪子说,观众一听这一声声 " 活接 ",就会说 " 哎哟你也是武汉人,你在武汉啊?你蛮精神咧,那我也不慌了。"
这是他作为一个主播,倍感亲切和成就感的时候。
贰
当原本用作休闲的游戏成了为数不多的去处,玩家们在这里尽可能的散发善意。
现实里," 武汉人 " 这个标签近乎成了道德困境的代名词,意味着出入受限,四处无门。而游戏里的老豌豆倒不这么觉得,最近他在玩《绝地求生》时,喜欢一上来就报出自己武汉人的身份。原因他没解释,但不难理解。
在这一切以前,武汉一向安逸。老豌豆也于此定居有 21 年,无灾无难,直到现在被困在这九省通衢之城里。没发生疫情的时候,他每天会玩一两小时《绝地求生》,现在也如此,雷打不动。但体验却开始不同。
在某一局《绝地求生》里,老豌豆和素不相识的三个队友排到一起,告诉了队友他是武汉人后,得到了不少照顾。游戏中局,开始跑毒,安全区远极了,凭老豌豆当时的血量和储备必然赶不过去。在他放弃希望的时候,三位队友开始不顾危险,接力给他送药送子弹,就这样,老豌豆愣是被推出毒区,走到了安全圈里。
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似乎是一个绝妙的隐喻。但在游戏里,这也仅仅是如今的日常一景。如今的老豌豆是个特殊的玩家,但不是个特殊的武汉玩家。
疫情爆发的档口,全民一片忧心,那时似乎是这期间的至暗时刻。就在这会儿,微博上一个博主把 ID 改成了 " 武汉加油 "。于是进了游戏,一切就不再平常,一位陌生人私信问他是不是武汉人,而询问的原因则是想 " 支付宝给你打 1000"。" 为什么陌生人的还以总能让人感动 ",博主说。而这件看似不经意的,游戏里的小事,也成了那一天的 " 清流 "。


如今这些玩家们喊着的,是要赢下 " 这一局 "。
而要问武汉人这期间游戏体验如何,大部分人感觉是 " 来之不易的放松 "。虚拟世界里的短暂逃避,让人更有精力去面对现实。
一位身在疫区的玩家告诉我,他们小区在大年三十夜晚遭遇莫名停电。一家人坐在黑暗中,情景凄凉。他灵机一动掏出手机,拉父母玩起了斗地主。三人玩认真了,还计算起了输赢金额,休闲娱乐方式彼此平行的两代,第一次通过这种方式交汇到了一起。
叁
因足不出户的限制,从不停歇的社会开始徐徐停摆,一环扣一环的产业从起点陷落。而被普遍认为能在这期间 " 吃香 " 的游戏行业,同样在尝试做些事情。
很多电竞选手并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时刻:他们站在镜头前,叮嘱大家 " 多洗手 "" 少出门 "。

这类举动的意图明显,效果也显著:经过多年的发展,电竞也已经成为了现代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对于不少喜爱电竞的孩子们来说,他们视选手如偶像,这些电竞人的话语,也就格外听得下去。
在这次的抗疫行动中,我们看到了电竞已经成长为一个可以长期释放正面影响力的新型载体。这也意味这一个很明显的转变:原来看似远离 " 公众人物 " 形象的电竞人,也开始背上了和名气相符的责任感——同样的事情,也体现在了游戏产业里。
翻看各大企业的捐款名单,你会发现游戏公司也成了中流砥柱之一(我们曾经做过一篇统计,可点我回顾)。捐款的数量途径各不相同,但目的是一致的。而在游戏内举行的募捐行动,也成玩家们最热衷的活动之一。
但抗疫的方式并不仅限于捐款,游戏既是互动艺术,又是消费产品,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在抗疫中发挥更有机的作用。如近期国内便有 61 位游戏人联合起来,制作了一款名为《逆行者》的游戏,无盈利元素,只是这些游戏人想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肆
审视 " 宅经济 "。
主播,玩家,游戏企业,三种曾被误解的角色,在这场战役中开始被重新审视。
2 月 19 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出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文化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主旨在于大力发展 " 文化 + 互联网 "。其中也针对电子竞技产业进行了扶持——地方政府开始对电子竞技产业的恢复上心。
政府的重视并非毫无缘由,在无法避免的经济下滑时期," 宅经济 " 扛下了部分冲击:直播网站流量大涨,应用商店游戏下载量激增,硬件设备畅销。游戏产业开始发光发热,背后是在其中得到身心放松的玩家们。这些曾经被认为象征负面的宅经济,以这个契机开始让人觉得不再消极。或者说,电子游戏成了社会的精神后勤之一。
回看疫情之中,主播鼓励观众,玩家相互打气,企业担起责任。这些讯号告诉我们,游戏产业原本需要长时间改变的社会印象,已经在如今这个时期开始猛然转变。随着 5G 技术的逐步铺开,如今 " 宅经济 " 的盛景在未来或多为常态。
无论是在未来的恢复疗伤途中,还是平稳回归的日子里,我们也希望游戏产业能像当下这般承担起更多,带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