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讲电竞发展史其他人跳过可以,小李基本一笔带过实在是不清楚导演到底有没有做过功课 "," 并非公正的纪录片 ... 完全是尬吹网易和腾讯,中间莫名其妙插一些和电子竞技毫无关联的成就 ..."," 不如叫王者农药皮肤纪录片,就指着这玩意宣传文化?这是多不自信啊 "。
类似的抱怨在《电子竞技在中国》的评论区随处可见。
《电子竞技在中国》是央视和腾讯电竞联合拍摄的 6 集纪录片,从 3 月 14 日起每周六晚 8 点在 CCTV 发现之旅频道首播,隔天上线网络平台。目前播完第 1 集后,该片在 B 站的评分是3.4 分,甚至还有下探的趋势。

为什么这部备受期待的纪录片会开局 " 翻车 "?一方面可能和内容编排有关。
第 1 集的前半部分梳理了电竞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讲了电竞游戏的变迁——游戏模式由繁入简、运行环境从网吧到个人手机;拍摄组找到了退居幕后的马天元,还在解说一线的黄旭东,采访了众多暴雪、拳头的相关负责人;街机、即时战略、MOBA、FPS、卡牌等各阶段的电竞主流项目也都有涉及。这些内容虽然说不上新,但也足够全面。

在很多人看来,电竞游戏并不是探索艺术表达的前沿,而核心电竞观众也没有那么关心游戏制作中的秘辛。至少发展到现在,游戏和电竞仍旧隔着一层暧昧的窗户纸。

而且从纪录片中的一些细节可以看出,制作组花了力气,拍摄团队里肯定也有老玩家。微博用户 @装甲战兔 就从中发现了 SFC 时代的实况画面,引起了不少 90 年代老玩家的共鸣。片头那句 " 谨以此片献给被理解和误解的青春 " 也显得颇为诚恳。

第 1 集中被吐槽最猛的要数末尾的十分钟,在说完早期精品电竞游戏都是从国外输入之后,天美的《王者荣耀》以 " 我们自己的孩子 " 的形象出现,成为国产精品电竞游戏的代表。



然而第 1 集中并没有削弱 Dota 的比例,不但给了非常多镜头画面,还是用一句 " 之后几乎所有的 MOBA 游戏,或多或少借鉴过 Dota 的设定,并呈现出操作更加简化的趋势 ",变相承认了 Dota 在 MOBA 变迁中的历史地位。

而在宣传风口上,厂商既要保持 " 不是所有游戏都是电竞 " 的态度,又亟需游戏本身的艺术性、文化内涵为自己背书,还要兼顾电竞冠军背后的国家荣誉感,这也是观感割裂的源头之一。

毕竟一部以向大众科普电竞为初衷的系列纪录片,想在第 1 集的 50 分钟里雨露均沾,让所有人满意,几乎是不可能的。从好的角度想,在后面的五集里,你总能找到自己想看的部分。

怪不得有人开玩笑说,在拍 " 电子竞技在中国 " 之前,先要辩一辩 " 在中国,哪些能算电子竞技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