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从中国“进口”的妖怪,怎么又“出口”了呢?

十一月雨 | 文

距离《仁王 2》发售至今已经有些时日了,不知道各位是不是依然还在 " 落命 " 中苦苦挣扎?反正我已经自闭了,所以,这次我们就暂且不谈玩法,聊聊别的吧。

今天的光荣早就已经在 " 历史向游戏 " 这条路上越走越歪,《三国志 14》都能联动《莱莎的炼金工房》,他以后做什么我都不会再觉得奇怪了。

但是,在 " 替本国妖怪打广告 " 这件事情上,光荣可从来没停下过。《无双大蛇》系列、《讨鬼传》系列以及现在的《仁王》系列,如果剥去玩法本身,那他们共有的,是一个以" 妖怪文化 "为背景的大框架。

仔细想想,在日本这种以 " 妖怪文化 " 为背景的作品举不胜举,光荣仅仅是这个推广大队伍中比较突出的一员。

Level 5 出品的《妖怪手表》系列和香草社推出的《胧村正》也是以妖怪文化为背景游戏的代表作

《仁王》在上线之初,被玩家们调侃为 " 东瀛杰洛特 " 版《讨鬼传》,除了两个白发碧眼的主角,自然是因为两者的题材极为相似。

威廉(左)杰洛特(右)

相比于更加注重角色刻画的《讨鬼传》,《仁王》系列用了更浓重的笔墨去描绘了游戏中的妖怪,将它们融入了日本最纷乱的战国时代,结合游戏中的名胜场景,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特征。

在耳熟能详的妖怪中,还有与那些战国名将合为一体,通过动画表现令人印象极为深刻。

信长的妻子浓姬化身成的雪女

《仁王》偏向写真的妖怪风格,给了玩家们视觉上极大的冲击,而作为子供向的作品,《妖怪手表》系列则将 " 萌 " 发挥到了极致。

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妖怪手表》,曾几何时,成为了能和《宝可梦》在日本本土分庭抗礼的存在,而它手里的那张大牌,就是日本人对于 " 妖怪文化 " 的认同感

《妖怪手表 1 重制版》已登陆 NS

这里我举个能对比的例子," 皮卡丘 " 最初被设定为一只全身的皮毛都是黄色的电气鼠,拥有羞涩的性格和放电的能力,更像一只现实可能存在的动物。

而《妖怪手表》中的吉祥物 " 地缚喵 " 呢?它的设定是怨念很强的地缚灵,会附身在一些行人身上迫使他们在车流密集之时闯红灯,原因是自己当年就是被卡车碾死的。

是不是就有那味儿了?《妖怪手表》将大部分日本人耳熟能详的的妖怪设计成了老少皆宜的可爱形象,并且赋予了更多的个性和故事,对比只会肢体语言的宝可梦,那简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地缚喵与一系列国民级角色站在一起,代表东京奥运会方,迎接全世界

这种 " 文化认同感 " 造就了妖怪题材在 ACG 界的盛况,《犬夜叉》很可能是大部分中国 ACG 爱好者接触妖怪 + 恋爱题材的启蒙作品,我们第一次知道了,原来妖怪,也可以那么暖。

而将暖心治愈发挥到极致的,我认为非《夏目友人帐》莫属,故事主要围绕主角夏目志贵从外祖母玲子处继承了一本写着众多妖怪的名字并能掌控它们的 " 友人帐 "。

每一页都写着一个妖怪的名字

如此简单的单元剧形式,却散发出了强大的感染力,整整刻画出了长达六季的暖心、奇异、悲伤、怀念、感动的怪谈故事。

" 人类在街上生活,狸猫在地上爬行,天狗在天空飞翔。"《有顶天家族》的故事则让我们感受到了以妖怪中 " 狸猫 " 奇特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

琐碎平凡的生活片段却能突然引出天马行空的画面,这种夹杂在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奇特观感,或许才是妖怪看世界的样子?

那么,为什么只有日本的 " 妖怪 " 跟正儿八经的 " 文化 " 挂上钩了呢?

细想一下,这些神神鬼鬼的东西,每个国家都有,比如我国有以《山海经》、《淮南子》、《搜神记》等描写神话志怪的作品,而西方则是以宗教文化为基础,创造出了各种神魔。

这样的共性被普遍认为是古时候的人们对世界的认知程度还很低,会用想象力去解释一些自己不能理解的自然现象或珍奇异兽,最直观的例子就是 " 天狗食日 " 事实上是日蚀现象。

日本自古以来的地理环境非常特殊,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四面环海多山多水,这种地理位置带来的不仅是与世隔绝处境,还有地震、海啸等频发的自然灾害。

在这样落后恶劣的生存环境之下,就很容易把自然现象或是动物习性归结为鬼神作乱。

在对未知的恐惧之下,日本先民的脑中诞生了自然界中处处存在灵魂的想法,它们积极时会给人们带来福报,消极时小则捉弄世人,大则降下灾难,即今天的日本人民认为的 " 万物皆有灵 "。

为了安抚这些灵魂,诞生了祭祀这种仪式,今天京都四大行事(葵祭、祇园祭、时代祭、五山送火)等祭典,就是由这种的初衷诞生并保留至今的。

祇园祭

另一方面,古时候的日本,曾是个靠着 " 渡来文化 " 推动的国家,把从海上来自朝鲜或中国的人称为 " 渡来人 ",他们带来了自己国家的先进技术,也带来了宗教与文化。

虽说相传日本列岛因境内有着 600 多种妖怪而被称为 " 妖怪列岛 ",事实上,这 600 多种妖怪里有七成其实都是 " 进口 " 自中国。

在傍上中国这个大腿前,日本只能跟着百济(今韩国)吃从中国流传过来的二手文化,虽然二手文化吃的也挺香,日本人明显不甘于一直跟在百济后面当万年老三。

《只狼》中樱龙手中的 " 七支刀 " 就是百济国王对倭王的赐物

随着一次次派出遣隋使,日本终于在飞鸟时代恢复了与中国的邦交,接收到了来自中国、印度、伊朗等地的文化," 妖怪们的设定 ",因为宗教与古籍的传入,出现了一次空前的升级。

小野妹子其实就是最著名的遣隋使

汲取了道家的 " 物久成精 " 概念,结合了自身 " 万物皆有灵 " 的认知,诞生了一批因为老物长时间不被使用,就会被灵魂附着的妖怪,被总称为 " 付丧神 "。

《千与千寻》中过来排队洗澡的 " 付丧神 "

而更多的妖怪,则是因为《山海经》的传入,这本千古奇书很大程度上的丰富了当时妖怪的数量。

死去的狗,附身到人身上化身的 " 犬神 " 曾是《山海经》中的 " 犬封国 " 的 " 犬怪 ",红脸高鼻,翱翔于天空的 " 天狗 ",曾是可以 " 御凶 " 的 " 天狗 "," 河童 " 曾是掌管黄河上游的水神 " 河伯 ",连以魅惑君王为乐趣,祸国殃民的大妖怪 " 玉藻前 ",也曾是来自 " 青丘 " 能够带来祥瑞的 " 九尾狐 "。

今天流传于日本民间的三大名妖(玉藻前、大天狗和酒吞童子)中有两个的原型都是出自这本《山海经》。

经常活跃在动漫与游戏作品中的玉藻前

在与大唐王朝的交流中,日本真正走向了文明社会,著名的平安时代,是日本宫卿贵族文化的盛世,在融入了当时的宗教之后," 妖怪 " 也从单纯的传说,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信仰," 妖怪文化 " 的概念初步形成。

很快,一场由宫廷画师们引导的以 " 妖怪文化 " 为主题的文艺复兴运动来了,他们将那些古代传说用生动、流畅的笔墨勾勒出来,首次将人们的幻想如此具象化的展现出来,各种绘本开始在民间流传。

土佐光信的《百鬼夜行绘卷》是妖怪画的开山之作

如果说室町时代是 " 文艺复兴 ",那江户时代就是 " 启蒙运动 ",幕府稳定的统治,带来了经济繁荣,国泰民安的景象,在这个大环境下,兴起了一种以绘卷形式绘画方式。

旷古烁今的《画图百鬼夜行》三部曲,正是江户时代的画家鸟山石燕,穷其一生完成的杰作,对妖怪的形象、习性、特征都有了详细描绘,比起画作来说更像是一部科普读物。

鸟山石燕师从俳句大师东流斎燕志,所以能在《画图百鬼夜行》中看到大量的文字

《画图百鬼夜行》的出现,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深深的影响了后世的创作者们,妖怪们被越来越多的赋予 " 人性 " 一般的特征,不再是非黑即白,也经常被用于讽刺一些比 " 妖怪 " 还恐怖的人为事件。

" 妖怪 " 非神非魔,而是介于神魔之间,更像是人一般的存在,具有两面性的特征,使得它们本身更利于创作。

善于幻想的日本民族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才将这有着千年时间沉淀的文化,用到了现代的艺术创作中,才有造就了《千与千寻》这种跨越东西方的文化障碍的动画电影奇作,造就了楳图一雄、伊藤润二等人的恐怖世界,造就了像《胧村正》、《真 · 女神转生》系列、《宝可梦》系列这些正向着世界输出着日本文化的游戏作品。

" 妖怪文化 " 是一种传承,是刻在日本人基因里的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今时今日,他们依然相信,妖怪就生活在他们很少踏足的山间水沟中。

不然他们怎么会因为便利店厕所的厕纸老被偷而在上面贴符咒,甚至还真的一定程度上杜绝了这种现象呢?

-END-